自戀narcissist

擷取兩好文章供參考(文二比文一精彩)


文一
 
作者 張吳國儀 2003.06.29

  不知是好是壞,是禍是福,我們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自戀」。

  英國作家王爾德曾經寫過一本名叫《美少年格雷的畫像》的小說,
        
        把自戀的現象形容得淋漓盡致。
 

格雷是一個非常俊美的青年男子,在中國人的眼光中可能是一個貌似潘安的男人。

 起初,他的品性與容貌一樣的美善。

他十分仁慈及關心別人。他的容貌後來被一個畫家繪畫在一幅油畫上,

 這一幅人像畫亦被當時上流社會的亨利爵士所賞識。

  後來這一位亨利爵士用引誘這位少年人,使他認為自己的俊美容貌是自我價值的所在。

亨利爵士甚至令格雷相信人生的責任及意義在於保持這種外表的容貌,

 方法是不讓強烈的情感來打擾精神上的安靜和傷害身體外表。

但人生又如何能擺脫時間的衝擊呢?格雷開始擔憂自己的外表,

 他認為畫像中的美少年能夠保持青春及容光煥發,而自己卻不斷地老化及衰竭;

格雷願望自己能夠與畫像中的主角轉換位置。格雷的故事便因這個願望而產生。

  隨著日子過去,格雷的外表容貌不但沒有改變,五十歲的他仍然保持著二十歲青春。

他的祕密在於那一幅畫像,畫布的人像卻變得醜惡和可怕。

格雷用他的精神追求感官上的滿足,他用俊美的容貌引誘女性,然後拋棄她們。

他曾經與一位歌劇女演員訂婚,但很快地解除婚約,那位少女傷心之下自殺身亡。

 格雷沒因而感後悔,還怪責那少女自私。

  自此格雷沒有勇氣觀看畫布上的人像,他沒有勇氣面對人生,



 更加不敢面對現實的自我。知道畫布上祕密的還有亨利爵士和畫的原作者貝索。

 當畫家貝索要求再一次觀看畫布上的人像時候,格雷把畫家殺了。

最後,格雷在自己的好奇心的煎熬下,悄悄地進入密室,揭開畫布,

 駭然發現畫布上的人像是那麼兇惡、醜陋及衰老,

格雷在嘔心及驚恐下用尖刀狂揮摧毀畫布上的人像。

 第二天,有人發現格雷暴斃在畫像旁,鋒利的尖刀刺入他自己心臟,

他的臉面是極衰老及受盡折磨的樣子。

  王爾德筆下的美少年格雷,便是一個人擁有強烈自戀傾向的寫照。

 表面看,自戀性傾向的人好像把價值定位在儀容上。

但其實他們的價值是定位在外在的、透過感官可以觸摸到的東西。

這種外在的價值定位,作用在於彌補(補償)內心世界一種深重的羞恥自卑感。

外在的自我形象誇大美化,來遮掩內心世界那種自覺的醜陋。

這一個現象好比一個人患上盲腸炎,盲腸發炎甚至腐壞而至引發急性腹膜炎,

 這個病人經歷腹部的劇痛,卻祇用止痛劑減低痛楚。

當然止痛劑可以暫時減輕痛楚,但沒把含膿的部分切除,最後細菌蔓延至全身而毒發身亡。



心靈的羞恥自卑感便是我們深層發炎及含膿現象,

 我們經常用外在的一些止痛劑來暫時麻醉及止息心靈創傷引起的痛楚。


文二


 擴散成英國各大城市的「連環暴動」,震驚全社會。

 此次暴動最引起媒體注意的焦點是3C產品高居被搶的最愛,

 衣物等日用品也毫不留情地被瓜分,卻僅有書店唯一倖免,很明顯的,

 書籍在各種商品中被評價最低,輸給了高價牛仔褲及數位商品

 暴民的「選擇性掠奪」已經顯示出現代年輕人的「價值指標」
 



              這些孩子覺得自己「有權」快樂、富有跟成功;

 他們普遍缺乏熱誠,不願耐心維持任何長久的人際關係

 所以網路人際」正是最好的應世產品,即使與現實脫節也沒關係。
 這些孩子將網上的連結當成一種社交,一種以「我」當中心的關懷,


 延伸出來的正是「一個完全自戀的世代」。

 可惜的是,成人並沒有導正這個自戀的現象,反而在許多地方繼續助長,

 尤其是用許多假象來滿足虛榮的鼓勵,充斥在整個媒體上。


 

 像是以物慾來滿足「富裕」的假象,事實上是用卡債堆積起來的。
 長得不滿意,就用美容手術來修整,建立起一種「美麗的假象」。
 要當名流也不必有什麼真本事。
 要朋友呢,上臉書去,


 最快的方式是掛上一張半裸的自拍,

 馬上就有孩子得意地告訴你,我有上千個「朋友」喔,

 過度吹捧自我也在廣告上頻現,

 老是有最新產品告訴你「必須擁有它」或「你值得享用它」,
 完全不在乎銀行裡有多少存款,想要就用信用卡裡的「假錢」去刷。
 就算未來信用破產還不起,至少你也用過最新款的設計,
 可以在臉書上說說,不會在「朋友」之間丟臉啦   






           這些新世代的父母群,很多就是你我約五、六年級的這一群,

 很可能是大家生得少又生得晚,願意也能給孩子的都更多,

 因此想把自己過去沒得到的都提供給孩子。這樣的心理並沒有錯,

 錯只錯在是否「給得過多」,而忘了要孩子知道珍惜,

 並辨識出虛幻所鋪張出來的假歡樂,只是一時而已。

 這整個循環造就出今日的新世代,所有的東西都是速食,包括感情與人際。

 像是打電動玩具一般,

 很快達到輸贏的高峰,再來就是關掉電源睡覺去,誰也不理後續的處理。


 而偏偏人生的最高境界通常都在後續處理,

 就像是熱戀之後的沉澱,才看得出感情的真諦。


 讓我們告訴孩子,父母愛你也支持你,不管你是否優秀、獨特、有魅力或聰明,

 活著就是拚長跑,要「享有更好的對待」就要踏實努力去爭取,







感觸良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ols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