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6顧爾德郭德堡變奏曲•••••••••••••••
早上比較Lp(我的是1955年版日版1983復刻,我喜1982版)
和cd版的顧爾德郭德堡變奏曲(1955年)
兩者差別不大。
而cd1982則勝出,
可能我喜歡,就是覺好聽。
————————
20150510將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拿出來聽
四LP三版本
先說我的感覺
貝多芬因耳聾
使他的音樂更有啟發激勵性
非常的遭遇造就非常的情感
才會有非常的音樂
所有非凡源自不凡
最喜歡的仍是stokowaski的版本
那優雅的詩歌化的第三樂章真的只有魔術師可達成
一一——————
20141111*今天新聽貝多芬鋼琴協奏曲3,竟覺難聽!
20141112這兩天突然也覚貝多芬田園交響曲沒那麼好聽!
放個爵士吧!
chet baker 1954-8 mono録音精選 cd版
突然覺jazz好好聽!簡單、放鬆、自由沒有壓力。
古典怪怪的!
太吵?心情轉換中??
20141113拿出包爾爵士指揮的霍斯特行星組曲黑膠版
以音樂寫景寄情真的不錯
那宏偉的聲音的感覺又回來舒服!
——————
20150105馬勒第一號交響曲
已有3張伯恩思坦版
超級讚!
手機上聽到蕭堤爵士版,聽起來不錯,
買張黑膠聽聽,蕭堤本來就是我的最愛之一。
聽1983數位日版Lp,怎麼怪怪的。
感想:
1:不爽聽,奇怪!
2:真的說不出的怪,就是沒那麼直接或是直覺的感動。
3:動態故意錄的極大,小聲極小,大聲極大,大概是一般LP的大小多1個奌鐘(2格)的音量。
小聲小到很仔細才有感,大聲吵人,
真不知該說氣氛真好,還是動態一定要給他很大。
之前的1812辛辛那堤cd版也是如此,
平均音量大致少兩格。還真不習慣。
4:也許伯老才是我的最愛,那感動真的會爽。
5:也許下次更不想碰數位錄音版,多次經驗都不好。
6:手機和音響差好多,手機好像好聽在音響就原形畢露了!
趕快回小宋補錢換bruno Walter 的,也不錯!
一直是喜歡馬勒的:
*馬勒一:以人為中心的生老病死的演繹。一個泰坦巨人的誕生和死亡,二隻老虎的變奏。
馬勒二:人的死亡與復活的大合唱。有點像貝九的馬版。一個歌頌美麗人生,一個追求死亡復活。
馬勒三:復活後的人間生活,以牧神為起點,喚醒阿爾卑斯山大地之美。
馬勒四:復活後天堂荒亂的美好生活。
馬勒五:憂傷的、優雅的深沉的慢板,令人著迷。
馬勒六:悲劇的、不安的、黑色的沉澱
馬勒八:千人頌神的偉大聲音,復活的教會雄偉版,如馬勒的安魂曲。
馬勒九:混沌不安的消逝的青春燥
第九交響曲的魔咒終難避免。
馬勒大地之歌:人與大地的自然之歌,是東方的,是詩篇的,屬於老子的無為無求,秋風蕭颯的!
20150819<聽馬勒有感>
馬勒不僅神經質,更是存在主義的質疑者。
充滿了矛盾、悲哀、生命的反諷和一再的追尋,
所有的音樂都繞著人、出生、死亡、神幾個重奌而轉,
非常非常有意思。
音樂的呈現更是可怕,
那演奏像極了一個安排完美的舞台魔術師,
如史帝芬阿匹伯之熟知電影語言和大眾心理一般,
時而暴烈而失序,
時而優美而典雅,
時而詭異,
時而神聖。
但許多時候郤又失去主旋律的,
只是聲音的呈現,
也許也只是舞台的效果而用,
但就像大地之聲,
不必然有旋律性的(這和貝多芬差很多),
就是聲音如此而已。
最美的還是馬勒的慢版,
那優美的旋律,完全使人忘記馬勒神經質的那一面,
似乎所有的管楽所有的爆烈,都只為等待慢版的到來。
這樣的交響樂也正適合現代的音響表現,
馬勒是適合好的音響的。
同樣的,這樣的交響樂,
不是常人可完成,只有馬勒,
那內心澎湃悲喜交加的瘋子藝術家
才能成就這樣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