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郭德堡變奏曲隨想 


 永遠讓人失眠的安眠曲 

 巴哈郭德堡變奏曲和巴哈無伴奏大提琴是古典音樂的兩大瑰寶

 若說巴哈無伴奏大提琴撫慰𠄎我的心靈

  巴哈郭德堡變奏曲則帶領我走入美妙的音樂殿堂  

 在最單純的單一樂器就可把音樂的和諧,表現的如此神奇,


 真是太"可怖"了。

 就如同「棋靈王」說的神乎奇技的境界

 其次,巴哈的音樂兼具科學與美學、理性與感性。

 人道主義、也是諾貝爾獎得主史懷哲醫生更稱譽

 巴哈的音樂是「聖經的第五部福音書」,充滿了靈性。 

 
 我喜歡顧爾德的版本: 葛倫‧顧爾德(Glenn Gould, 1932-1982) 

 那近乎瘋狂的投入,帶著顧爾德自閉又澎湃的神魔般的演奏 

 也讓我近乎瘋狂的投入

 我說那是永遠讓人失眠的安眠曲 


 1955年6月,那位在烈日下穿戴大衣與露指手套、手提著椅凳的 


 年輕鋼琴家走進了紐約東13街207號的錄音室。

 隨身帶著礦泉 水與許多藥罐,準備要錄製

 巴赫(J.S.Bach)的《郭德堡變奏 曲》(Goldberg Variations)

 他總是在演奏時坐在他那張過矮的椅凳上,隨 意唱和,

 觀眾則常被他誇張又怪異的姿勢所驚嚇。

 然而,他詮釋 的《郭德堡變奏曲》傳達出的生命力,卻深刻地感動無數人。 


 失眠公爵 催生變奏曲 

 《郭德堡變奏曲》巴赫1742年

 相傳當年一位擔任俄羅斯大使的凱薩林公爵,深受失眠所苦,

 他解決失眠的辦法就是請人在鄰房彈琴,就像播放現在的愛樂電台一  

 《郭德堡變奏曲》這部作品以主題開場,經歷了30段變奏之後,

 回到同一主題再現,


 經歷了「見山是山」而「見山不是山」,回到了「見山又是山」的境界

 究竟是1955年的顧爾德《郭德堡變奏曲》版本比較優,

 還是1981年的版本比較好,到現在還是爭論不休。

 1955聽見天才般的年少輕狂,還有令人為之屏息的演奏技巧。

 1981沈澱的智慧之語與巴赫精確的數字藝術,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我喜歡1981年版的,每個音符都流出智慧的聲響,

 雖不是振聾發聵,但餘音繞樑,聲聲入耳。 

 「在你穿越進霧的邊緣時,聲音逐漸在你周遭層疊累積。

 然而他 們卻是靜止的,像是被放逐般,無法移動...」 — Glenn Gould


  而你呢?

 你位處何處? 

 何來何往?

  聽音樂到此,那就高深了!
  
 哈哈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ols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