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7
<埔里蘇媽媽湯圓>
日月潭旁的小鎭
當然埔里最有味道
這台灣最中心的位置
是閩南、平埔和原住民三族交融之所
除了酒廠、紙廠外
就是美女最有名了

另外好友強力推薦這美味的小吃
「蘇媽媽湯圓」
沒有浮誇的裝潢與餐點外觀
有的是傳統道地的古早味。
連郭台銘都愛吃他們的東西呢!

淳樸小鎮
這店面卻是一副熱鬧滾滾的景象
因為以為鹿篙咖啡有餐食
可是卻只有飲料
所以下午三時左右才能吃午晚餐
古早味的蘇媽媽湯圓 
雖以湯圓為名
可是小吃更值品味

埔里米粉是必要的
這米粉粗粗短短的(適金瓜炒米粉)
因為埔里水質優良
米粉和新竹齊名

身為台南饕族
另外肉燥飯是一定的啦
這肉燥1/3肥肉、2/3瘦肉
比例完美
肉汁鮮甜不死鹹
對了我的味
真是不願意承認比台南好吃

聽說除了色彩繽紛的小湯圓好吃以外,別的小吃也不錯,是埔里在地人都愛的老店,我們趕快來吃吃看吧!
養身甜湯圓那五彩繽紛的小湯圓,
相當可愛吸睛;
湯圓色澤來自天然的食材,
風味相當自然,
小湯圓口感十分Q彈,
包餡湯圓則是很軟Q;


20200605
<日月潭美景(6)—鹿篙咖啡>
上次去銅鑼茶廠
愛上東方美人
這次一樣去農林系列唯一的咖啡莊園
一様令人身心坦然
但是少了些仙女的靈氣

鹿篙咖啡莊園
位在南投魚池香茶巷裡面
香茶巷是日據時期日本人找到全台最適合種植紅茶的地方
這裏的紅玉紅茶(台茶18號)
和阿薩姆紅(台茶8號)
標高750公尺左右
山嵐的滋潤
造就香味十足的茶香

至於咖啡
好像有點遜色了
雖以咖啡為名
茶香更令人期待
而山景秀麗的風光
張開雙手就能觸及的遠山雲朵
更是最大的賣點!

PS:台灣農林公司的景點:大溪老茶廠 |銅鑼茶廠|日月老茶廠|大寮茶文館|熊空茶園 |鹿篙咖啡莊園。






20200604
<日月潭美景(5)—環湖自行車道>
最美日月潭的環湖車道
被CNN譽名為全球十大最美自行車道
因為太美麗
假日會塞車喔!

從水社遊客中心出發
環湖一圈大約是33公里
需要時間大約5-6小時
大部分人都只騎最精華的水社向山段
約3.5公里
我們則是騎水社到月牙灣段
約6公里
來回共12公里
強吧!
哈哈
其實我們騎電動腳踏車
2.5小時
600元兩台車

時間其實有點不夠
因為沿途風景太美麗
而且又塞車
途中經過水社壩
日月潭出水口
永結同心橋
到達向山旅遊中心
我們再勇敢向前邁進
這後段人數銳減
不會像前段會塞車
所以更加悠閒
獨木舟體驗訓練區
許多RV在湖邊
甚至還裝了冷氣機
令人羨慕不已
最後到月牙大灣
再回頭
因為風景太美
所以時間真的不夠

沿途風景秀麗
水社大山遠處含笑
大壩風光盡攬山水
山光水色波光粼粼
向山遠眺環顧群山
更有400公尺長的「水上自行車道」
有水上行舟之感
真是世界級的水準

來日月潭
沒來腳踏車環湖步道
等於沒來日月潭
這樣說一點都不過份!

20200603
<日月潭美景(4)—向山遊客中心>
這是我短時間重覆來兩次的景點
可見它多麼吸引人

向山遊客中心
安藤忠雄清水模式的建築物
長度達34公尺高8公尺的超大跨度之穹頂
猶如雙手環抱
整個日月潭的湖光山色
直接映入遊客眼中
創造了人與自然間發展對話的舞台
雖為建築物更是藝術品

是遠眺日月潭
網紅網美打卡熱門景點
我不是網美
但這裏令人驚嘆!


20200602
<日月潭美景(3)—頭社活盆地和金針花>
頭社位在日月潭的南邊,夾在水里和日月潭之間。
位於頭社盆地內的「日月潭頭社活盆地休閒農業區」為全國最高海拔的絲瓜專業生產區,擁有世界少有的泥炭土及世界唯一盆地形的草泥碳區,所生產的農作物以絲瓜最為大宗,清脆甜美。

頭社金針花位在日月潭魚池鄉,是全台最大的「活盆地」。特殊的泥炭土地質,歷經數千年的水草生長與淤積交互作用,盆地有一大片泥炭土濕地,因沼澤環境有機物難以分解,故有泥炭的形成和積累。行走於泥炭土上搖晃不已,還有著「曼波田」之稱。走在浮動的木板上,感受活盆地的舞動,非常有趣!

頭社盆地是全國唯一培育水田金針花之地,
約有3公頃金針花海,培育約有200多花色品種,
每年5-6月(七彩金針)、9-10月(金針花季)二個季節分別開花
不同顏色不一樣的美感
黃昏雨後的頭社盆地
群山環抱
萱草忘憂
非常適合一遊!



PS:
頭社水庫位於日月潭西南方,海拔高度約700公尺,是全台灣面積最小的水庫。所在地原是小溪及田地,提供頭社地區農作之灌溉水源,於民國67年興建水庫水庫的主要水源,來自大舌滿溪及日月潭的滲流水,於2009年正式對外宣布開放,可以小小環湖步道走一圈,較少人知道。

PS:遠在康乃馨被公認為「母親花」之前,中國人早就有屬於自己的「母親花」了,那就是大家常吃,而古時候叫做萱草、忘憂草的金針花。
自古以來,除了療愁忘憂、易於入詩以外,金針花同時也提供了人們極佳的口福享受,是很普通的蔬食佳餚。凡花菜採來洗淨,滾湯焯起速入水漂一時,然後取起榨乾,拌料供食,其色青翠不變如生,且又脆嫩不爛,更多風味。……」近代則以「金針排骨湯」和「金針炒肉絲」最為著名。花朵是金針花供人食用的主要部位。根據營養專家分析,它不僅含有很高的鐵質,量約為菠菜的20倍,而且蛋白質的含量也高達62%,另外還有少量的維生素A、B1和C等,是極具營養價值的食品。不過,由於容易凋萎,所以僅少量供鮮食,大多數都加工製成乾燥的金針菜。
中國古代家庭成員的居室,大都各有固定方位,很少混亂。由於婦女們的居處多半在「北堂」,所以一般又稱她們為「堂客」,稱母親為「高堂」,尊稱別人的母親為「令堂」。以萱草代表母親和孩子間的思念,各地門楣上所寫的「椿萱並茂,蘭桂騰芳」等聯句裡,明顯表示。
PS3:除東部太麻里和六十擔山外,西部中部另外有3處金針花海可以欣賞:彰化虎山巖、台中沐心泉農場 、嘉義橫山屏休閒園區。


2020-0531
<天哪會不會太肥了>
晚上住在苔米屋
位置不錯
裝潢工業風
有很多多多龍
樓下是小七
週六的夜
小七叮噹聲不斷
吵鬧聲和重機騎士半夜偶現
令人困擾

邵族風味餐
只是原住民的風味餐
是否也被統一規格了?
我分不清楚那一族的傳統與特色了

拍起來依然澎湃
而且晚上的日月潭
其實還蠻美的!


20200601
<日月潭仍缺水缺遊客消費>
離開被水扁兩次的塩埕
到中部日月潭看青山綠水
先來看看日月潭的水量夠不夠
沒錯
沿著水蛙頭步道
看看日月潭的九蛙
還可以看到幾隻
你猜呢?

答案是八隻
其實蛙蛙看起來還蠻漂亮的
而且蛙的型態不同姿態優美
沿著步道徐徐而行
和好友在700公尺高的日月潭散步
其實是非常舒服的一件事
周邊竹林、山月桃、鴨腳木山黃麻綠蔭環繞
真是愉快

日月潭屬於群山環抱的盆地地形
蓄積水源成為臺灣最大的高山湖泊
可見長年淤積的沙地、蔓生的水草
在九蛙這裡
可以看到潭面上的浮嶼、船屋及補魚網機
是早期的居民為捕撈作業的工具和居所
於此也可了解先民生活智慧的結晶。


另外
日月潭不只缺水也缺遊客
週六晚上在水社碼頭的正對面的文創商店
巧遇台南六甲40年不見的朋友林總的店
裡面的工藝品茶具比美故宮博物院
而且價格不貴
但這些比較高階的藝品
主要還是以外來高消費能力的國外旅遊客為主
現在國外遊客完全歸零
國內的報復性旅遊慢慢歸來未能完全
希望大家多消費
這麼好的東西
這麼好的地點
這麼好的台灣風景
希望大家多多玩玩!

PS:
各地水庫每逢枯水期,外界總喜歡以日月潭九蛙疊像露出隻數多寡,來衡量全台水情,其實這很不精確。

根據經濟部水利署資料,日月潭水庫原為天然湖泊,民國23年在水社、頭社兩地分築土壩而成水庫,主要水源由武界壩引入濁水溪水,目前是由台灣電力公司大觀電廠管理的發電水庫。

日月潭水庫因水力發電,水源白天供大觀一廠、大觀二廠、明潭電廠、鉅工分廠發電,其中大觀二廠與明潭電廠為抽蓄式電廠,發電後的水源儲存明湖下池、明潭下池,深夜離峰用電時間,再將水源抽回日月潭,因此日月潭水位落差可達1、2公尺。

台電大觀發電廠副廠長張天瑞說,水力發電正常作業時間從上午8時到夜間11時、凌晨0時左右,之後到隔天上午8時是抽蓄機組回抽水源時間,用水量根據電力系統需求,最多可使用1900萬公噸水源存到下池,這種情況下,日月潭水位下降約2公尺。

張天瑞指出,九蛙疊像位於潭區邊緣較高位置,當九蛙像全部露出時,日月潭蓄水量仍約有80%,水情不算嚴峻,加上水力發電使潭區水位降低、回升,九蛙露出隻數也時常增減,外界以九蛙疊像露出隻數多寡來研判水情,其實不是那麼精確。

日月潭水源來自上游武界壩、霧社水庫、濁水溪、栗栖溪,經武界引水隧道、新武界隧道注入日月潭,確保日月潭水源穩定,提高發電系統利用率及運轉可靠性。

不過,上游降雨導致原水濁度提高時,台電會暫停取水,也因此常有民眾疑問「為何連日降雨,日月潭水位卻沒增加,九蛙還是露出這麼多隻?」原因就是上游水源需沉澱清澈後,才能取水注入日月潭,減少淤積。

九蛙疊像設計概念之一,就是要讓遊客可一眼看出日月潭水力發電造成的水位落差,是潭區水位指標,也讓九蛙倒影在青山綠水美景之中,強化當地「水蛙頭」地名印象,卻在遊客誤解、媒體炒作下,每逢旱季,九蛙露出隻數就成為熱門話題,可說是「美麗的錯誤」。

————

臺灣的水庫湖泊型風景區中應屬南投縣魚池鄉的日月潭最受矚目;全潭面積827公頃,湖面周圍約33公里,北半部形如日輪,南半部形如月鉤,故而得名。日月潭的水源來自濁水溪上游,而濁水溪發源於合歡山,故日月潭的源頭為合歡山。

最早日月潭只是個小湖泊,日治時代,為了發電所需,日人從濁水溪最靠近日月潭的武界處,攔砂截取濁水溪流水,修築了一條15公里長的地下水道,穿過水社大山進到日月潭,淹沒眾多小山丘,而成今之泱泱湖泊。由於臺灣的水庫普遍利用溪流截堵成潭,水庫狹長,景觀單調,日月潭則是利用窪地注水成潭,水域由山巒環繞,層層相夾,水道蜿蜒紛岐,遠觀近遊,處處是景。

由於它是國內少見的活水庫,水庫的水每日透過台電抽蓄發電循環使用,宛如活水,不但藻類植物不易滋生,水質透明度佳,故能繁殖肉質鮮膩的曲腰魚、奇力魚與潭蝦。

很多書上用水沙連形容日月潭,事實上水沙連的範圍比現在日月潭來得大。「沙連」是以前平埔族人對內山原住民的通稱,內山為一連串多積水盆地群,日月潭湖泊即在其中,加水字於上,合稱「水沙連」,範圍相當於現在埔里、魚池、中明、水社、頭社等地。海拔748公尺的中高度,造就日月潭宛如圖畫山水的氤氳水氣及層次分明的山景變化,唯能乘船遊湖、親近潭水,才能完全體會日月潭之晨昏美景。

環潭公路:日月潭環湖一周,約33公里,過去僅有日潭公路,1995年9月間,月潭公路完工後,使日月潭環湖公路於焉完成,遊客可開車或騎機車,沿湖遊覽各個景點。環湖公路以前設有兩處收費,順時針方向遊覽日月潭環湖上各景點,依序是文武廟、孔雀園、日月村、玄奘寺、慈恩塔、玄光寺。


————
日月潭位於台灣本島中央南投縣的魚池鄉,是台灣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最美麗的高山湖泊。潭面以拉魯島為界,東側形如日輪,西側狀如月鉤,故名日月潭。她的美是由山與水所共同交融、創造出來;748.48公尺的中高度海拔,造就日月潭宛如圖畫山水,氤氳水氣及層次分明的山景變化,一景一物皆渾然天成,詩畫般的意境,足以讓人流連忘返。 日月潭的美,從早晨到黃昏,從春夏到秋冬,無論風和日麗或煙雨迷濛,都迴盪著綺麗的風姿,令人百看不厭、讚嘆不絕!日月潭潭面清澈碧綠,群山環抱,山水輝映,風光旖旎,更擁有獨特的人文資源,為台灣地區最負盛名且最具發展潛力之國家風景區,在國內外皆享有盛名。 清晨,潭面披上一層薄紗,蕩漾著朦朧的美;當旭日從山巒升起,原本朦朧的潭影,慢慢顯出輪廓,潭面倒映著山形樹影,蟲鳴鳥叫相映成趣;黃昏時刻,湖水被夕陽染成閃耀金光,彷彿琉璃仙境;當夜幕低垂,燈光倒影隨著潭面水波晃動搖曳,沁涼晚風拂來,宛如精靈灑下浪漫香氛,讓人迷醉! 想一探日月潭的多樣風貌,可以漫步在美麗湖邊,享受日與月的洗禮,體驗最真實、美好的感動;也可以踩著腳踏車,沿著環湖公路,感受那份靜謐、安詳與自然的美感;或是乘著遊艇,迎風逐浪,山光水色盡收眼底;也可自行操槳,划著小舟,漫遊湖光山色。

日月潭在之前,僅有日潭公路,遊客只能繞行日潭再原路折返,在行程安排上,總覺得美中不足。但民國84年底,月潭公路部分完工,現在遊客已經能完整繞行日月潭一周,賞玩各個景點了。環湖公路全長約33公里,如果以自行車或機車作為交通工具,配合各個景點作為一日遊,最為恰當。既可健身,又可悠閒的深刻體會日月潭的山與水。 若由水社遊客中心開始,採順時針方向,可依序玩賞文武廟、孔雀園。到大竹湖觀水鳥,看一下日月湧泉後,前行看見青年活動中心指標,轉入左側叉路,到日月潭青年活動中心,餵餵鴿子,稍事休息。這時您大概已走了四分之一的路程了。 活動中心出來不遠就到伊達邵。可在這裡解決午餐,補充飲水後再出發。前行先經過玄奘寺,後上坡到慈恩塔下,體力充足可走一段約570公尺小徑,從慈恩塔眺望日月潭,視野很好。不然就開始下坡路段,直達玄光寺。由這裡看光華島,距離最近。而同時您已進入月潭的範圍了,月潭雖然沒有較出名的老景點,但是這一段路程,有人說渾然天成的景色尤勝於日潭,可不要匆匆趕路,而錯過眼前的美景。 過了玄光寺,您已經完成二分之一的路程了,可依據您時間的安排,調節車速。當走到水社壩堰堤公園,大概就剩下十分之一的路程,如果時間還早,可到涵碧半島逛逛,再到中山路或名勝街用餐,就可以回到原點,完成環湖的一日遊了! 至於說環湖遊,依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哪個好呢?實在很難下定論,順時針的好處是較容易欣賞湖面的景色〈在路的外側〉,但是更要注意安全,因為您緊鄰潭邊。如果採逆時針方向,車行靠山較安全。但是因為對向來車阻擋視線,無法隨意欣賞湖面的景色,不過如果早點出發,既可欣賞日出,又可在大竹湖欣賞落日,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採哪個方向,就看您的取捨了。

步道尋幽之旅
前往日月潭旅遊,千萬不要錯過圍繞著日月潭的14條親山近水步道。這14條步道遍布在日月潭週邊,有的可以親近水潭,有的沿著山邊緩緩行進,命名為「明潭十俊」及「明潭四秀」。各步道大約長150公尺到10幾公里不等,大約30來分鐘或1、2個小時就可走完,其中被喻為「日月潭聖山」的水社大山步道,長約5.7公哩,約需5個小時才能登頂,7到8個小時方能走完全程,登頂可俯瞰日月潭,環伺綿延的中央山脈群峰,是日月潭精神指標。 體力好一點的,可以選擇「猫囒山自然步道」。

猫囒山自然步道位於明潭國中旁,可通往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及中央氣象局日月潭氣象站,全長約4.6公里,緩緩行走,往返約需2個小時上下﹔沿途環境清幽、視野展望極佳,可欣賞滿山遍谷,且是日月潭最著名的「阿薩姆紅茶園」,還有台灣杉林及日月潭全景,登頂並可遠眺九份二山及集集大山,是日月潭觀賞日出的最佳景點。

車埕懷舊之旅
Image:車埕火車站.jpg
車埕隸屬南投縣水里鄉,聚落四周山林圍繞,集集大山、萬丹山兩支山脈橫亙,並有水里溪貫穿其間,風景綺麗。清末因伐樟熬腦產業興起,逐漸形成聚落,初期稱此地為「牛車寮」,是有牛車運送蔗糖聚集於該地。1912年埔里社製糖株式會社開設埔里至車埕間的輕便車鐵道,運送蔗糖並兼營客運,因有放置許多輕便車輛,故得名為「車埕」。 1919年起興建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為運送工程材料,將二水至外車埕之輕便車鐵道加以拓寬,並於1922年1月15日通車,匯入西部縱貫線,1927年歸為台灣總督府鐵道部所轄支線。此即「集集支線」的由來,車埕因而躍居為水沙連地區南路的交通轉運中心。 九二一地震災後,政府成立交通部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將車埕納入經營管理範圍內,並以「鐵道、電力、木業、社造」四大主軸為觀光發展方向,現今車埕儼然成為「生活環境博物園Eco-Museum」的活聚落,是一處兼具觀光與知性旅遊的園區。

台鐵集集支線
為現今台鐵僅存三大支線之ㄧ,以觀光列車博得遊客喜愛,車埕為集集支線的終點站,故有「最後的火車站」之稱。舊火車站原為鋼筋水泥結構,921地震後,由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重建,以木質材料為主要外觀;新的火車站材質素樸、造型典雅,匠心獨見的建築風貌,和山城的景觀搭配相得益彰,被譽為「最美麗的火車站」。

木業文化之美
民國48年振昌公司取得丹大林區的採伐權,於車埕設立丹大事業部,投入巨資,開築丹大林道,運送木材到車埕加工;因車埕為集集鐵路的終點站,為便於轉運木材,於是在車埕建木材加工廠,並引進近千名技工,開啟了車埕的熱絡景象。至民國75年由於政府禁伐政策,振昌公司於民國75年12月底停工。現今貯木池、天車等設施,皆為當年遺跡加以整建而成;貯木池已轉型為生態池,四周栽植原生種植物,景色相當怡人,池上建有「車埕遊客中心」,並設有多媒體播放系統,提供遊客使用。

車埕木業展示館
Image:木業展示館.jpg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了讓遊客瞭解往昔丹大林區的林業發展沿革,以及車埕地區林產事業的實況,斥資興建車埕木業展示館。木展館所有建築皆按當時比例設計重建,並採用穿透性視覺設計,使參觀者盡覽建築體結構之美,並以實物模型,解說系統等設施,呈現當年鋸木廠原貌,木展館開放時間為:(平日)9:00-17:00(假日)9:00-17:30,門票價格每人40元,前來參觀遊客將贈送精油香皂一塊,歡迎遊客親身前來參與學習。木展館館內各景點介紹及詳細票價資訊請參考http://www.woodmuseum.com.tw/index.html

電力產業化-白煤變黃金
日月潭為台灣水力發電重鎮,近八十年來,台電先後在日月潭及水里溪畔建大觀、鉅工、明湖、明潭、水里等電廠,以及供抽蓄水力發電之用的明湖、明潭水庫,車埕毗鄰的電廠、水庫密度之高為世界上所罕見,遊客參訪各電廠和水庫,可以體驗「水力變電力」的寫照,並從中學習到如何珍惜資源,進而以宏觀的視野來永續利用並愛惜大自然的資源。

日月潭真來電
Image:日月潭真來電.jpg
日月潭略位處台灣地理中央位置,地理形勢相當優越,風景秀麗,遠近馳名,擁有慣常式與抽蓄式水力發電資源,使日月潭躍居為台灣水力發電的重鎮,總裝置容量2768.3千瓦,佔台灣水力發電的62%,被譽為「白煤變黃金」的最佳寫照,現今提倡節能減碳與再生能源,日月潭正是知性旅遊的最佳園地。 明潭鉅工分廠(日月潭第二發電所、鉅工發電廠) 利用日月潭第一發電所的放水,經過4,409公尺長的引水隧道,與統櫃溪水匯合,引入統櫃調整池蓄水,以123.6公尺位能來發電,產生43.5千瓦的電量。此一工程於1935年12月興工,至1937年完工,原名日月潭第二發電所,民國52年一月由蔣宋美齡女士取名為鉅工發電廠,民國88年三月與明潭電廠合併,現稱明潭鉅工分廠。

明潭電廠(明潭抽蓄發電廠)
為國內第二座抽蓄發電工程,也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以日月潭為上池,明潭水庫為下池,民國76年9月興工,民國82年至84年間六部機組陸續商轉,係利用380公尺的落差來發電,推動六部發電機組,總裝置容量1,602千瓦,為世界上少數幾座巨型抽蓄水力發電廠之ㄧ。 
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

林班道體驗工廠
林班道體驗工廠位於車埕車站旁,最具指標的天車當年就是吊放幾十噸原木的設備。帶著懷舊氛圍的工廠,傳統木業融合現代手工DIY製作,讓遊客享受與木頭玩在一起的感覺。開放時間為:(平日)10:00-18:00(假日)9:00-19:00

[編輯]日月潭生態介紹 – 植物

日月潭地區因人為開墾的緣故,多剩下人造林或次生林為主。僅在山頭或溪谷尚有少數原始植生,植被林相概況大致可分為天然闊葉林、混合林、竹林、造林地 (如柳杉林)、果園等。另外本區有不少外來植物入侵,亦有不少歸化植物。但日月潭植物相與其他地區相比,仍屬豐富。

賊仔樹 |Evodia meliaefolia
Image:植物01.jpg

別名:漆仔樹、臭辣樹、蝴蝶樹。
分布習性:臺灣原生樹種,全省低中海拔到平地森林中。
形態特徵:落葉喬木,樹皮黑色,氣孔白色,俗稱 「黑皮砂」。葉─ 互生,奇數羽狀複葉對生,小葉1一9對,表面光滑;側生小葉柄長 3-15mm,先端尖銳,全緣。
用途:木材黃白色,年輪分明,材質輕軟,可作傢俱、木履、椅子、桌子等,但很少被利用。
食茱萸 |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Image:植物02.jpg

別名:茱萸、紅刺蔥、刺江某。
分布習性:台灣原生樹種,中低海拔山區到平地,常見於開闊地與次生林。
形態特徵:落葉性喬木。樹幹、樹枝都具乳房狀銳刺。葉 ─ 互生,單數羽狀複葉,小葉11~37片,葉背灰白色。
用途:嫩葉可食用,味辛芳香,可口下飯。可去風濕、通筋絡、殺蟲、解毒。

血桐 別名:流血樹、橙桐。
分布習性:台灣原生樹種,全省中低海拔山區至平地。
形態特徵:常綠中小喬木,樹幹鋸斷時有紅色樹汁。葉 ─ 葉紙質,卵形或闊卵形,葉柄位於 「葉中」。花 ─ 3一5月開花,圓錐花序。果 ─ 球型蒴果,果期4~7月。
用途:低海拔山區次生林先驅植物。


白匏子 別名:白葉仔、白背樹、安南野桐、穗花山桐、柿糊。
分布習性:台灣原生種,半落葉性中喬木,生長於低海拔山區,喜向陽乾燥山坡,常見整片發生於裸露地或崩塌地上。
葉 ─ 菱形略呈卵型的葉,葉面青綠色,葉背部呈白絨色,白匏子葉基具腺體,可分泌蜜液以吸引螞蟻,而螞蟻為其除去其它蟲害,此即為 「共生」之關係。
用途:庭栽觀賞,水土保持用,葉、根及果實可藥用。白匏子木柴輕軟,可供作木屐、火柴梗及柴薪。在中藥方面:可治創傷、消腫。


細葉饅頭果 別名:饅頭果、饅頭羅、細葉赤血仔
分布習性:臺灣原生種,全省中低海拔山區至平地。
形態特徵:常綠小喬木。葉-互生,厚革質,倒卵圓形或長橢圓形,全緣。花-雌雄同株,單性花,淡黃綠色。果-朔果扁平。
用途:嫩葉可治風濕痛與神經痛。


野棉花 別名:蝨母草、肖梵天花、蝨母子。
分布習性:在各地路旁、荒廢地等隨處滋長,繁殖力驚人。
形態特徵:莖-多年生亞灌木,草本,小枝反葉柄均被有毛茸。葉-卵形、圓形或掌狀裂葉形。花-頂生、具粉紅色單生的花。果-果實密生星狀毛,且有倒鉤,容易附在人畜身上而傳播到各地。
用途:可熟食、藥用、製繩索、野生植物纖維原料 (樹皮)。


羅氏鹽膚木 別名:山鹽青。
分布習性:平地至1200公尺之向陽坡地。分布中低海拔裸露地及向陽山區。
形態特徵:果-核果扁球形,徑5~6mm。果實頂生穗狀,果核外含薄鹽,是野外求生的取鹽植物。猴子也很喜歡,住在山區的民眾直稱它是 「猴子的鹽巴」。常吸引成群之野鳥前來琢食。
用 途:林地先驅樹種,是森林火災或墾植破壞後首先出現樹種之一,是低海拔水土保持或抗污染樹種。在無鹽可用時,果皮可為鹽之代用品。採成熟小核果,剝取含豐富鹽份之果皮,可作為食鹽代用品,在登山急難時非常有用。為原住民的鹽巴,樹枝易升火,但會爆火花,亦是原住民土製散彈的原料之一。藥用上,可治風濕、關節炎、感冒、糖尿病。

馬櫻丹 分布習性:原產南美,l645年間由荷人引進的歸化植物。
光蠟樹 |Fraxinus formosana
Image:植物09.jpg

別名:白雞油。
分布習性:臺灣原生種,500公尺以下的山地,尤其以溪谷崩塌地及河床地為多。
形態特徵:半落葉性喬木。樹木茶褐色,會呈小薄片狀剝落,使樹幹形成美觀的紋路。葉─葉對生,奇數羽狀複葉,小葉全緣,長櫃圓形,兩端尖銳。花-花序圓錐狀;花白色,小但生長細密,有四片花瓣及分歧明顯的柱頭。果-翅果長線形,成束掛在枝頭,十分賞心悅目。
用途:優良綠化樹種及庭園樹、行道樹。木材可作為建築及傢俱材料。蝴蝶與獨角仙嗜食其樹汁。

五節芒 | Miscanthus floridulus
Image:植物10.jpg

別名:寒芒、萱秦。
分布習性:全省中低海拔3500公尺以下。
形態特徵:多年生大型草本。莖-多年生草本,莖肉質,粗壯,高可達3一5公尺。葉-互生、線形、長披針形。花-花穗熟時呈淡黃色,基部長有成束的紫紅色毛。果-果實穎果。
用途:陰或中性植物,喜蔭涼濕潤環境,可食、藥用、花材、牧草、觀賞、工業用。


颱風草 別名:風颱草、棕葉狗尾草。
分布習性:全省海拔0-1800公尺的地方
形態特徵:莖-桿叢生。葉-葉披針形,平行脈相當明顯,葉背披細毛,具縐褶。花-圓錐花序。果-開裂小乾果,種子黑色。
用途:搗碎敷在傷口可以止血,又可以治療關節炎。搗碎可以止血,治療關節炎。葉面的橫紋,被認為是每年颱風次數的徵兆。颱風草亦為台灣波紋蛇目蝶與樹間蝶幼蟲的食草。


[編輯]日月潭生態介紹 – 魚類
日月潭共有約有6目11科24種魚類,包括草魚、白鰱、鯽魚等湖泊型代表性魚類及粗首鱲、台灣馬口魚、羅漢魚等代表性溪流型魚類。




————木屐:公母鴨腳木鵝掌柴(江某),白匏子,山黃麻
————
木屐:公母鴨腳木鵝掌柴(江某)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鵝掌柴的葉形是大片的掌狀複葉,形狀像鵝掌,也像帶有蹼的鴨腳趾,所以又稱「鴨腳木」,這兩個以形狀名的稱呼都容易理解;另有一個令人費解的名稱叫做「江某」,有二種說法:中國福建省稱之為「公母」,因為鵝掌柴的花朵很小,令人難以分辨雌雄,福佬話「公母」的發音接近「江某」,其二是日據時代台灣流行穿木屐,木屐大多用鵝掌柴作為材料,兩腳的形狀大小相同,不分左右腳,台語說木屐「沒公沒母」或「冇(ㄇㄡˇ)公冇母」,後來就把木屐的材料樹叫做「公母」,也轉音成「江某」。

鵝掌柴為五加科、鴨腳木屬的半落葉喬木,樹姿優雅,生長快速,雖然喜好陽光,但是生性強健,能耐蔭且耐濕。

原產於台灣、大陸、中南半島、日本、菲律賓等地,台灣分佈在1500公尺以下之向陽山地及丘陵地,鵝掌柴的耐性與萌芽力都很強,為極佳之造林樹種。

鵝掌柴樹幹通直,株高可達20餘公尺,雄壯的成株直徑達70~90公分,樹皮青灰褐色或灰褐色,略光滑,常具脫落性的圓形痂狀鱗片,

皮孔顯著,土黃色,木材髓心充實,細緻、光澤而有潔淨感。

鵝掌柴的葉片在林間相當醒目,大大的掌狀複葉叢生於枝條先端,葉互生,紙質至革質,小葉7~13枚從葉柄先端放射狀長出,有小葉柄,初春時,小手掌剛剛伸出來,滿是絨毛的幼葉捏在一起,


——————
山月桃
————
白匏子

白匏子葉背密佈白色絨毛有二重功能
1.白色是為反射陽光,減少酷曬
2.絨毛減少水份蒸發。
@台灣北部潮濕向陽破壞地最常見到白匏子,是崩塌地做植被復育和播種植樹的極佳樹種。
@白匏子的木材是台灣早期用作木屐的原料之一。
@白匏子因屬大戟科野桐屬植物,是相當不錯且天然的染色植物。
@白匏子木材質地輕軟,除了製木屐及當作薪材外,因耐久性欠佳,目前尚無其他用途。
=============
被稱為微笑樹的白匏子

1.科別:大戟科Euphorbiaceae
2.學名:Mallotus paniculatus (Lamm.) Mull. Arg
3.英文名稱:Turn In The Wind
4.別名:白背葉、白葉仔、穗花山桐、白葉野桐、微笑樹、Ruhanparakoi(泰雅)、Tikkau(排灣) 、白鶴樹。
5.分佈地區:原產於中國南部、台灣,而台灣全島尤其是北部,只要是在低海拔山區向陽處大多可見到它們的蹤跡。
大戟科小百科
1.      大戟科的家族全世界約300餘屬8,000多種,大多產於溫帶及熱帶地區。而台灣約有67屬400種,於全台各地均有分佈。
2.      大戟科的植物樣態分為草本、灌木或喬木,其中或莖或葉最大的特色就是常具有乳汁。
3.      在平地之處,常可以看得到大戟科家族的植物種類。而亞泥生態園區裡栽植有聖誕紅、變葉木、血桐、痲瘋樹、油桐、蓖麻、土沉香、饅頭果、樹薯、烏桕、白匏子等樹。
其中,痲瘋樹、蓖麻還可以提煉「油」,為生機能源的代表樹種。
4.大戟科植物包含了多種具有經濟價值之作物,像是橡膠樹、油桐、蓖麻、烏臼、木薯等。
5.其中也不代多種有毒植物,像是巴豆、大戟、蓖麻、油桐、痲瘋樹、木薯、烏臼等,其中有多種還兼具有毒魚及殺蟲的作用。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ols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